端午有惊喜!万里长江第一桥上全国游客纷纷“偶遇主播·对诗长江”
时间:2025-07-11 22:30:10 出处:热点阅读(143)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6月22日晚 ,在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上 ,长江网“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如约而至。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纷纷抢着入镜 ,与长江网主播对诗 ,一起品读有关长江的TMGM外汇开户诗词。
当晚,广州大洋网 、山东舜网 、贵阳网 、杭州网 、湖南星辰在线 、石家庄资讯网、兰州资讯网 、萧山网等全国各地核心资讯网同步直播 。并且 ,长江网还在长江头条和新浪微博发起#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议题,网友积极参与“云对诗”,一起感受璀璨的长江文化 。
“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tmgm外汇官网下载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长江网主办 ,活动总阅读量突破千万人次 。
(有关资料图)
来自湖南长沙的大学子参与长江网“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广东话、河南话 、安徽话……全国游客方言挑战“对诗长江”
广东话 、河南话 、安徽话、上海话 、桂林话、武汉话……“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中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用方言挑战背诵有关长江的诗词。
来自河南的两位女生 ,挑战用家乡话读《登高》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两人一对一和,欢声笑语间,共同完成了河南话版的“对诗长江”。
来自河南的游客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参与长江网“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一名大学子参与了这次对诗词活动 。众汇外汇她用地道的武汉话朗读了一首《登高》。“作为武汉人,走过很多次长江大桥。最近走在上面 ,感觉夜景更加漂亮了。”她说。
武汉的大学子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参与长江网“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一名来自安徽的游客用皖北话朗读“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她表示,这次游玩武汉 ,感觉很好 ,“走在桥上 ,江风凉爽 ,长江夜景很有魅力 。”
来自安徽的游客参与长江网“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 。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长江大桥上 ,一名来自广东的游客偶遇长江网主播后 ,用粤语读出《登金陵凤凰台》,抑扬顿挫的语调韵味十足。这名游客表示 ,来到武汉印象最深的是武汉的轮渡,“江景非常优美,两岸的建筑特别宏伟。”
传承优秀旧有文化 ,一大波小朋友抢着与主播对诗
当晚 ,一批小朋友成为“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积极参与者 ,十分抢镜。
“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中,读小学一年级的“小主播”与长江网主播流畅对诗。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直播活动刚开展,旁边一名小男孩便踊跃举手,成功获得当晚直播活动中第一个与长江网主播对诗的机会。
这名小男孩上小学一年级,在主播说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上句时,他总能脱口而出答出下句 ,声音洪亮 ,FXTM富拓外汇平台字正腔圆。
直播中 ,小男孩说自己曾学过播音主持,引得站在他面前的长江网主播连连赞叹 。小男孩还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整流利地背诵了一遍 。
来自北京的6岁小男孩参与长江网“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随后,一名来自北京市的6岁小男孩 ,来自上海的12岁小学结业生姚梓皞,来自武汉的11岁小学子张一沐等,都纷纷走进直播,在镜头前一气呵成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来自武汉的小学子张一沐参与长江网“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来自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的一位年约八九岁的小学子 ,以豪迈的语气完整背诵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赢得一旁围观游客纷纷支持。
来自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的一位年约八九岁的小学子参与长江网“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中华旧有诗词文化的普及、传承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如此多的青少年抢着在直播镜头前自信满满地背诵出与长江有关的诗词 ,长江网主播不由感慨 。
“我要挑战更高难度”,对诗现场主播遭遇硬核游客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到武汉旅游的广西桂林新婚夫妻主动“请缨上阵” 。主播说完上一句 ,夫妻俩很快就对出下一句 。
谁知夫妻俩感觉不过瘾 ,对诗成功后,丈夫主动倡导要“挑战更高难度” 。长江网主播随即以杜甫《登高》出句 ,夫妻俩则异口同声脱口而出 。
和广西桂林新婚夫妻一样 ,不少游客在与长江网主播对诗后,主动要求提高难度 ,还有的希望给网友推介更多有关长江的诗词 。
直播中,一对来自武汉的年轻夫妻 ,不仅流利地对出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还推介了有关黄鹤楼的另外一首千古名篇——崔颢的《黄鹤楼》。“崔颢写的《黄鹤楼》 ,如严羽《沧浪诗话》所评价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34岁的丈夫童璐说。
“用长江的诗词来实现两个都市的对话 ,很有趣也很有意义”
长江网记者发现,本次“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中,唐朝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受欢迎 。
来自江西南昌的苏琦 ,今年34岁 ,是两个儿童的爸爸。此次端午假期 ,他带着两个小孩来武汉旅游 。儿童们一听说要对诗,格外高兴,拉着父亲走到镜头前 ,胸有成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气呵成的对答,让他们赢得了旁边不少游客喝彩。“我感觉这里最美的就是黄鹤楼 。”兄弟俩一边说一边指向夜幕中华灯闪耀的黄鹤楼。
来自江西南昌的苏琦带着他的两个儿童,一起参与长江网“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姚波一家四口从上海来武汉游玩 ,端午节当天一到达 ,他们就来到了武汉长江大桥。得知可与长江网主播“对诗长江” ,便抢着参与进来 。夫妻俩对视 ,稍作思索后,选择用家乡话来与主播对诗。夫妻二人 ,前后相随,一人一句,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脱口而出。姚波说:“本身我们都是长江边长大的,诗歌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用长江的诗词来实现两个都市的对话,很有趣也很有意义 。”
来自上海的一家四口参与长江网“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长江网记者吕诗文 摄
“没有一座都市,像武汉这样 ,与长江的关系亲密无间。没有一座都市 ,像武汉这样 ,与长江的相处从容淡定。”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原所长 、研究员张硕在接受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认为,武汉是长江文化的富集地、繁盛地,长江文化底蕴深厚。对于各地游客来说 ,武汉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
“长江不仅哺育了两岸人民,并且也滋养了中华诗词文化,长江是中国诗歌关键的精神和源头之一。长江网举办‘偶遇主播•对诗长江’网络直播活动有助于传递诗情画意,共襄长江文化盛宴。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这一活动将鼓励大众讲好长江文化,做好长江文化的传承者 ,甚至是创造者,很有意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教授邓爱民这样评价。
长江网记者王成勇 包孟 王允祺 张萌
标签 :